閱讀佳欣
剛好可以承受的生活
2022-03-08
正當我在思考如何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不巧遇上3/3全台大停電的日子。工作、交通、網路、飲食無不混亂,諸多不便迫使我不得不停下腳步,暫時放棄快速舒適的步調,專心思考怎麼面對沒有紅綠燈的路口、遠在別的縣市的工作夥伴,或是摸黑找食物的窘境。當混亂慢慢沈澱,坐在辦公桌前,我發現少了另一個螢幕的照射,電風扇旋轉的聲音,好像有某種時光被停留在片刻的錯覺。灑在窗前的陽光、鍵盤的敲擊聲,以及杯中的咖啡香味,是感知能力被放大了?還是環境干擾少得剛好能夠讓我承受?

我覺得我們很幸運,身處在一個很便利的時代。我們飛快地在facebook和IG中瀏覽喜歡的內容,在foodpanda和uber eats中解決難以出門的吃飯問題,也在Line和message中保持聯繫。似乎在我們不關機的情況下,隨時都能與世界維持通透的關係。只是網路的分享和便利,真的有帶來更自在和滿足的感受嗎?節省下來的時間,是為忙碌的生活帶來輕鬆,還是塞進更多的代辦事項呢?我們好像變得越來越厲害,就像是一瞬間就能透過google對專業有博古通今的瞭解,也像是透過社群軟體就能瞭解朋友的生活過得好嗎。但龐大的資訊量實際上只能讓我們對生活有如跳島般的理解,就像是坐飛機時橫跨多個國家,好像經歷了很多地方,卻沒有經驗其中的文化和風俗。

我們對於週遭環境是如此經歷,對於內在心靈的感知也是如此。一手切換的瀏覽模式,讓我們好像無邊無際的抓取各式各樣的訊息,似乎很豐盛,卻很少能感受到豐富。畢竟相較於快步調的生活,一旦慢下來就會感受到許多的限制、不便、無聊或煩躁,但之所以會有這些感受,有沒有可能也是一種提醒,像是在提醒我們有更想要過的生活,而不滿可以是一種動力。如果我們能盡量多接近一點自己的感覺,多如實的體驗生活,而不讓感覺被一個個畫面滑掉。或許,只是或許,我們會有更扎實的存在感。
/
心理師-蔡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