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佳欣
用力傾聽
2021-11-30


「從最深的層度看來,我們的工作不是讓自己被聽見,而是學會靜止,好讓我們聽得見。就像美洲印第安長者 Sakej Henderson 所言:『真正傾聽,就是冒著被完全改變的風險。』」

仔細感覺一次,我們可以花多少時間「只是聽」別人說話?那不是容易的事,在聽著過程,我們會有許多念頭「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他會覺得這樣?」、「怎麼跟我想的不一樣?」;也會有許多感覺:興奮、喜悅、挫折、委屈、困惑、不耐甚至憤怒,以及因為這些感覺而生的行為:我們會想要跟著說自己類似的經驗、說自己的感覺、為自己平反,或者乾脆放空不聽…。

有一種方式的聽,會讓人越來越被自己的感覺吸引注意力,就好像聽到的話,只是一種刺激:像是冷了發抖、燙了收手;聽到了就會發現某些感覺,並且趕著非回應不可。在這種「聽」裡頭,我們難以理解說話的人,更多的是為了排解上面那些被引發的感覺而「說」、為了停止繼續「聽」下去。

為什麼面對內心種種的感覺,卻要繼續聽下去而不說呢?換個角度來想,我們面對這些感覺,難以與它們待在一起而不行動,不把它們趕走 — 「它們是什麼?怎麼會如此難以忍受?」別人的「說」或許能讓我們「聽」到這個難以回答的問題。當我們平靜下來感受這個問題,不再「要別人聽見」,會浮現什麼料想不到的答案?這個答案更多是與自己有關,在這麼多不斷地問的過程,我們的理解使得自己得到最深的改變…。
/
陳建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