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佳欣
思考或進入
2021-09-29
「歲月是用來體驗的,不是用來理解的!」

理解事情的用意,像是考試前充分地準備,給出標準答案,得到令人滿意的成績?還是能夠掌握全局,避免無法控制的事情發生?如果是還沒發生的事,這樣的規則也適用嗎?試圖理解還未發生的事,我們理解到的會是什麼?

有種經驗應該不陌生:在隔天有重要事情的夜晚,躺在床上的腦袋不斷地練習自己將會做到的事、想像各種可能會發生的事,接著便是越想越清醒...;這時候不妨先暫停一下,問問自己,這麼做是在理解這件事情,還是正在經驗一種「不確定的感覺」?答案往往更接近後者,因為我們只能理解「已經發生的事」而不是明天的事,更何況這有無數種可能:從最嚴重的完全缺席,到完美的滿分表現;然而,怎麼面對不確定的感覺,會讓人「不想感覺」,只想要用腦袋思考各種可能、甚至難以入眠呢?

不確定感、無可掌握的感覺是相當可怕的,那猶如站在大海面前、高山頂頭,會讓自己感覺渺小無力的;但往往越想要透過思考來避免感覺,就越容易陷入其中,因為思考是無法理解「現在的感覺」的,只有感受 — 即使未知的不安 — 可以帶來每一個現在的安定感,足以平衡這些畏懼;接受自己的極限(是啊,我無法預知,也無法不害怕)這樣面對真實的自己,就像是把所有的注意力與力量,集中在每一個現在:專心睡覺、專心吃飯、專心做事,那便是體驗生命了。
-
陳建佑醫師/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