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佳欣
順服
2021-06-28
想像你從家裡出發,準備去上班,上了高速公路,但突然的一場大車禍,讓整個行程延後,卡在路上的你無法往前也無法往後,和人約好八點半的會議無法到場,老闆、同事都在等待你,這時的你只能緊抓的方向盤,找尋可以變換車道的方式,急忙打手機到辦公室告知你的窘境,不停地在車上抱怨著前面的車禍駕駛,之後遲到進辦公室的你,擔心被老闆罵,也對於替你處理公事的同事抱歉,心中滿滿的無奈與憤怒只能放在心裡,一整天都持續在這個情緒中無法好好工作,明明是早上一小時半的車禍事件,卻讓你今天過得很不好過,無法想到其他事情,你抱怨著這無法改變的事,試圖用許多情緒與行動來抵抗這些不舒服的感受,希望這一切都沒發生,無法思考的你,這些情緒佔據了你整個心靈。

許多抗拒來自於恐懼現實,以車禍塞車為例,我們害怕遲到面對老闆與同事的責備、與空等,害怕被他人認為不負責任,當陷入於恐懼的情緒時,逃避面對現實往往是很快會採取的反應,但如過於使用這樣的反應時,會讓人漸漸地遠離現實,也失去去體驗這經驗下其他可能的結果與感受。面對恐懼另一種態度是順服,順服不是屈服,也不是消極被動,是一種願意體會生命所經驗的一切,與恐懼共存的一種方式,這說來簡單,但其實是種成長過程的累積,順服需要有個空間,能夠信任自己去體會生命的原貌,精神分析的理論中,認為能有這樣的空間來自於嬰兒在依附關係中能否有穩定的重要客體(通常是母親)的照顧,漸漸地讓嬰兒因被照顧而有安全感,母親也能視嬰兒的狀態漸漸「適量」地放手讓嬰兒去嘗試新事物,也就是從依賴逐漸走向獨立,這個過程需要緩慢與持續,也因這個過程的重要性,我們也因此能夠在不同的人們身上看到過去照顧者的影子,在心理諮商中治療者也透過諮商關係引導案主有機會去體驗過去依附關係中所遇到的困境,透過陪伴去了解恐懼,也讓個案有機會去體會到一個不一樣的關係模式,也可以說除了抗拒之外能夠開始去允許自己經驗新的事物與經驗。

順服是一種接受恐懼,但仍願意允許自己去冒險,體驗生命的一種態度,如你在生活中常常在滿足與不滿足、欣賞與抱怨、自在與掙扎之間游移,或許可以思考你是用抗拒還是順服的方式在體驗人生,試著下一次用不一樣的態度來體驗即將來臨的事件,或許會有不同的報酬在等著你。
/
心理師 陳瑞慶/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