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佳欣
浮出水面
2022-06-20


365選文NO.18|浮出水面

「…不讓這些感覺出去是危險的,而感受到了它們卻不讓它們通過也同樣會有危險。為了吸入下一口空氣,必須先清出肺部的空間…」

為何悲傷、沮喪與焦慮的感覺那麼容易聚集在痛苦的洞穴中?在這個問題之前,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我們會有這些感覺?這通常可被訴諸於我們在這個世界裡經驗到的,與外在環境或人的關係 -- 只要我有錢、只要伴侶對我好、只要主管認可我… 這些事情絕對是重要的,也一定可以讓我們免於那些痛苦的感受,但這些就是唯一的解方嗎?
但是要回頭去想「為什麼沒有這些,會讓人感到痛苦」的問題,這件事就如同要證明最簡單的數學定理,是最困難的 -- 像是要回答「我為何來到這個世界?」。這些感受就是那麼根深蒂固地存在我們的生命裡,如同呼吸、進食與排泄,我們就是會有這些感受。

想像這些情緒,如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存在那裡,卻沒有被認識到,它們像是幻肢(明明在,卻被幻想成不存在)般痛起來,那樣的痛不只是說明「它們在那裡」也是說著:一直以來它被拋下,沒能與我們其他的感受、與我們的生命相連,因此它們很努力地吶喊,卻只有「讓我們痛苦」這一種說話的方法。哭鬧的孩子,需要的是責打,還是擁抱?我們都很明白,但也還在學習,要如何裝得下那麼多的淚水。
/
陳建佑 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