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訊專欄
藥物以外的治療(五):人際相關治療
2023-06-19
健保藥物以外的治療(五) :人際相關治療 / 林敬淳醫師
 
  人與人之間,多多少少會有摩擦。在親密的人之間更是如此。很現實,今天我覺得跟某個朋友處不太來了,那不要往來就結束了。但夫妻、親密伴侶、或親子關係等,可不是我們可以說切就切的;但若是不能分開,就會產生更多的摩擦,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一種可怕的惡性循環可怕到甚至很多人都會反射性的去忽略甚至躲避另一方。
 
  舉個例子,比方說爸媽對小孩或者夫妻之間常常會互相調侃或怒罵:「這麼晚回來,到哪裡鬼混了?
  聽到這句話,應該沒有人會覺得高興。如果是工作上不得不的應酬,身心大概都很疲憊了,聽到這句應該心情會更糟糕。如果是因為難得的朋友聚會而忘記時間,那原本的快樂應該立刻被打散。大多數的人聽到上面這句話的反應,應該都是隨便回個幾句,就洗洗睡了。第二天雙方裝沒事或許就算了,但是兩人關係多多少少會受到損害。一次、兩次、你覺得你的親密關係可以承受多少次這樣的傷害?
 
  說這句話的人,真的是希望這樣的結果嗎? 多半不是吧! 一開始可能只是出於擔心: 「你這麼晚回來,我會擔心你」,甚至是「親愛的,沒有你在身邊,我會睡不著覺。」像這兩句話,肯定比上面原本那句好多了。但是為什麼我們明明內心想的是這樣,說出來就完全變了調? 不僅沒有表達出真正的想法,甚至讓對方更加反感?
 
  古人有云: 「關心則亂。」如果不關心,也自然不會有後續的問題。關心原本是很美好的,但是關心,很容易突變成其他的東西,比如擔心。首先擔心會對你本身造成一種壓力,製造出你身心上的焦慮。這種不適感持續累積,很快就會變成憤怒。當這種憤怒終於有個出口時,大概就變成上面那種傷人的用詞跟語氣了。原本無私的關心,卻變成一股想要傷害對方的怨氣,雙方都何其無辜,但卻又不斷上演。
 
  伴侶諮商、親子治療、家族治療等等,都是屬於人際相關治療的範疇。不同於個別心理治療,是針對單一對象進行分析,關係治療更重視的兩個以上的人之間的互動與彼此間情感的表達。治療師得在雙方之間去取得一個合適的平衡。會願意一起來接受治療的兩個人,很少是對彼此恨之入骨的,只是因為溝通的不良,讓很多新仇舊恨容易湧上心頭,明明是小事情,卻又吵到自己事後都覺得誇張(當下殺紅眼卻又不覺得過分)。常常就是說話時的語氣、用詞等等,容易讓對方易生誤解,此時如果有個專業人士可以協助修正,狀況往往會好得多。
 
  雙方願意一起來固然很好,但現實中,還是有很多時候另一半拒絕前來,不管是固執的丈夫,或是叛逆的小孩。那這樣就沒有機會了嗎? 一個人還是有一些我們可以去協助的地方。願意前來的那位,可以先進行個別的諮商,去探討可能的問題。比如說上面那種關心變成怨氣的狀況,如果當事人可以提早覺察,可能就不會那麼快又進入互相傷害的境界。很多時候,雙方中只要有一邊先改變,對方的姿態也有可能跟著變化。到時候,再去邀請對方一起參與,成功的機會就大得多。甚至說,單方的改變,已經得到對方善意的回應,兩人關係已經改善到令人滿意的程度,那就更理想了。
 
  人際相關治療,可以協助雙方將內心的希望,更直接的傳達給對方,避免拐彎抹角、甚至武裝傷人的方式。即便一開始只有單方可以前來諮詢,也有很多我們可以一起努力的空間。